项目进度:developing(开发中)
PSV版原生移植版本,并非模拟器,而是原生平台移植
移植人员:
移植作者:@Rinnegatamante & fgsfds
开发说明:
这是PSV平台上第三个来自N64平台的原生移植游戏!
项目链接:
发布地址:内部测试中!!!
游戏截图:
游戏介绍:
《塞尔达传说 魔吉拉的面具》(日语:ゼルダの伝説 ムジュラの仮面,英语:The Legend of Zelda: Majora's Mask,香港和台湾旧译“萨尔达传说 穆修拉的假面”,中国大陆旧译“塞尔达传说 姆吉拉的假面”),是一款由任天堂情报开发本部开发的动作冒险游戏,并由任天堂在其专属主机任天堂64上发行。该游戏在日本发行日为2000年4月27日,北美发行日为2000年10月26日,欧洲则为2000年11月17日[1]。在日本,游戏发行首周卖出约314,000套[2],全世界则共卖出三百万套[3]。本作曾被任天堂在中国大陆的合作伙伴神游科技纳入到引进的计划中,译为《塞尔达传说 魔力面具》并计划发售在神游机平台,不过最后并未正式发售,仅有若干宣传资料可见于网络上[4]。
本作于2003年在任天堂GameCube收录于《塞尔达传说合辑》重新发行,并于2009年在Wii、2016在Wii U的Virtual Console的服务上重新发行。2015年2月,本作的重制版本《塞尔达传说 魔吉拉的面具 3D》于任天堂3DS推出。
游戏影响:
《魔吉拉的面具》是塞尔达传说系列的第六部游戏,并且是第二部采用三维图形的。第一部采用三维图形的是《塞尔达传说 时之笛》,即《魔吉拉的面具》的前传。游戏发生在塔米尼亚,该地是塞尔达传说系列故事发生地海拉鲁的另类版本。游戏开始时骷髅小子已将古老具有强大魔力的魔吉拉的面具盗走。受到面具的邪恶力量影响,骷髅小子把月亮吸引到朝塔米尼亚移动,计于三天后坠毁于该地。因而林克要在三天中不断来回以收集四大巨人的面具,在最后的六小时中把他们召唤出来,把月亮停止再往塔米尼亚下降。游戏进行主要集中在重复地经历三天循环,以及面具的使用上。游戏里林克学会的旋律控制了时间的流动,并开启了他必须征服的四座神殿入口。跟《时之笛》不同的是,《魔吉拉的面具》要求玩家配置扩展卡以为强化的图形和额外屏幕上的角色提供更多的内存空间。由于图像比《时之笛》更先进,情节也较深广,《魔吉拉的面具》广受好评。
《魔吉拉的面具》始于《时之笛》,在林克打倒盖侬多夫之后,骑着他的马──伊波娜──穿越迷踪之森(Lost Woods)。戴面具的骷髅小子跟其妖精朋友──妲多与特尔(Tatl and Tael)──从林克那里偷走了伊波娜和时之笛,并跑进一处黑洞窟。林克跟着他们,而骷髅小子把他变为德库矮人。骷髅小子跟特尔丢下妲多跑掉了。由于妲多被她兄弟与骷髅小子背叛感到恼怒,她同意帮助林克变为原形。
林克跟着骷髅小子穿过洞穴到达塔米尼亚的时钟镇。在那里他碰到了快乐的面具商人。商人告诉林克说如果林克能从骷髅小子取回时之笛与魔吉拉的面具的话他可帮忙。林克与妲多离开座落于时钟镇中心、正在准备时间嘉年华的钟楼惊魂。林克获悉了月亮将在三天后坠落于塔尼米亚。他在第三天半夜于钟楼惊魂塔顶与骷髅小子及妖精特尔碰面。林克无法取回面具,不过他拿到了时之笛并吹奏了“时之歌”,这将林克送回了他最早抵达塔米尼亚的那个时候。
快乐的面具商人教林克医疗之歌,这把林克变回人型,且留下了德库面具。面具商人后来告诉林克,魔吉拉的面具会实现其配戴者的愿望,不过代价是以一种邪恶、毁灭性的力量占有佩戴者的身体。先民由于惧怕它所造成的大灾难,“将面具永久地封印在隐蔽处”以避免它被不当使用。这当初封印面具的种族已经消失,而魔吉拉的面具的起源与性质皆已失传。被魔吉拉的面具附身的骷髅小子,得为月亮成为塔尼米亚的威胁负起责任。
林克得在落木沼泽、雪山、大湾区和伊堪那峡谷之间穿梭。他得进入这四大区里的神殿,借由打败里头寄居的头目取得召唤四大巨人的力量以解救塔米尼亚。一旦所有四位头目皆被击败后,林克召唤出巨人顶住了月亮朝塔米尼亚的坠落。魔吉拉的面具从骷髅小子身上升起进入月亮。在妲多的帮助下,林克追到月亮上并打败了魔吉拉的面具。[14]四大巨人随后回归长眠,且妲多与特尔和自魔吉拉的面具控制下解放的骷髅小子再度聚首。快乐的面具商人拾起了魔吉拉的面具,检查后说它蕴含的邪恶力量已经被净化了。正当时间嘉年华开始时,林克骑着艾波娜离去。游戏以刻着林克、妲多、特尔、骷髅小子、与四大巨人的树干残株作为显示幕后制作名单的背景做结。当该图显示时,“莎莉亚之歌”(Saria's Song)的片段在背景简短地播放。
游戏幕后故事:
在1993年《塞尔达传说 织梦岛》发行后,塞尔达迷为《时之笛》等了5年,而光《时之笛》的有效开发期间就占了4年光阴。透过重复使用《时之笛》的游戏引擎与图形,《魔吉拉的面具》仅需一个规模较小的开发团队及两年时间即可完成。根据总监青沼英二表示,他们当时“面临着哪种游戏可接续《时之笛》优良传统及其700万套世界总销售额的大难题”,而后来随着该公司三天攻关体系得出的解决方案出炉,他们打算“把游戏资料打造得更小更精致,并同时提供更深入的游戏内容”。[15]
《魔吉拉的面具》在1999年5月在媒体上亮相,当时《Fami通》表示,经长时间企画后为任天堂64DD打造的塞尔达延伸资料片正在日本制作中。该项目试验性的命名为“里 塞尔达”(Ura Zelda,Ura即日文“里”之意)。该延伸资料片将取材于《时之笛》并调整关卡设计,类似于在原本塞尔达传说基础上延伸的“另一次任务”。[16]1999年6月,任天堂宣布“塞尔达:外传”(Zelda: Gaiden)将在1999年8月27日秋季东京游戏展任天堂世界展览场上以可玩的游戏展示方式现身。[17]媒体因而假定《塞尔达 外传》是在开发中的《里 塞尔达》新标题。[17]
于1999年8月释出的《塞尔达 外传》屏幕截图清楚显示了《魔吉拉的面具》最终版的游戏元素,如时钟镇中心的大时钟、屏幕底部的计时器,和鼓隆面具。[18]在该月后来揭露的故事与游戏元素等细节,显示着整个故事概念及变形面具的使用皆已成形到位。[19]
同样在8月,宫本茂在Fami通访谈中确认了《里 塞尔达》与《塞尔达:外传》是两个个别独立的项目。[20]在当时并不清楚是否《塞尔达:外传》是《里 塞尔达》的分支,亦或是两者一开始就个别独立。《里 塞尔达》后来成为《塞尔达传说 时光之笛 里》(英文版为Ocarina of Time Master Quest),并作为在欧美首批发售的GameCube版《塞尔达传说 风之杖》的赠品推出。在日本,由于任天堂64DD推行失败,《时光之笛 里》任天堂64版的发行取消了。
在1999年11月,任天堂发表了《塞尔达:外传》的“2000年假日发售日”。[21]到了2000年3月,游戏最终发行标题底定并宣布为:《塞尔达传说:魔吉拉的面具》(日文区为《ゼルダの伝説 ムジュラの仮面》,其他欧美地区则为《The Legend of Zelda: Majora's Mask》)。[22]
为《时之笛》里的小林克配音的泷本富士子,在《魔吉拉的面具》重操旧业。另一位曾为成年林克担纲的配音员桧山修之,在该游戏为鬼神林克与索拉林克型态献声。
本作的续作就显得失色很多。《塞尔达传说 时光之笛 里》版本和在Wii Virtual Console中重新推出时,均被评为画面及声音质量过时[83]。IGN给予原作《塞尔达传说 时光之笛》10分满分,但只给《塞尔达传说 时光之笛 里》9分[40]。RPGamer编辑扎卡里·刘易斯在他的撰文中给予《塞尔达传说 时光之笛 里》2分的低分(5分为满分),他说“虽然游戏曾经拥有优良的菜单界面、战斗系统、解谜元素和鲜明的地域分野设计,但不幸地,游戏以今天的标准来说是每况愈下。由于游戏令人气馁的本质,使得重玩本作的机会微乎其微”[84]。GameSpot给予Virtual Console版本8.9分(10分满分),并认为游戏缺乏吸引的卖点,并移除了支持控制器振动等游戏功能。纵然如此,前GameSpot总编辑杰夫·格斯特曼仍然认为“即使在推出九年后,《塞尔达传说 时光之笛》依然出奇地有趣,给玩家一个漫长而且很多时候令人惊喜的冒险”[51]。